点击电子屏幕上的“取件”,输入手机号和动态密码,“嗒”的一声,柜门弹开,家住南肖埠小区的大学生王逸欣十分熟练地几步操作,就取到了寄存在E邮柜里的快递邮件。
“现在到邮局寄信少了,在这里看到‘邮政'的标志感觉还蛮亲切的!”看着智能“E邮柜”左上角印着的“中国邮政”四个墨绿色大字,王逸欣告诉记者。
挥动魔法棒的正是“信息化”的注入。信报箱时代开始走向智能交换箱时代,信息化武装的投递员也成了走向百姓家门口的移动终端。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浙江省各市和31个县已建成E邮站321个,其中杭州246个。
信报箱突围
“信报箱规格统一,只能塞进报纸和杂志”,省邮政公司企业发展部陈经理介绍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快递量激增。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3年全国快递企业完成快件量92亿件,其中浙江省完成16亿件。一方面,杭州主要的几家快递公司日投递量均在100万件以上,其中40%不能一次性完成投递,也就是说每天有40万件快递需要再次或多次投递,另一方面,许多小区的物业、门外代收包裹不堪重负,邮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一直努力用“信息化”来为邮政瘦身转型、以轻装上阵的省邮政公司,把新的突破口放在解决城市快速投递“最后100米”的E邮柜上。E邮柜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实现邮件无人交接的智能平台。相对人工服务,更加安全并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不仅能实现24小时自助取件服务,今后还可拓展至寄件服务。
按邮政的设想,E邮柜,每一组都由几个大小不一的柜子组成,投递员把快递或者信函投递到E邮柜中存放,收件人会收到一条包含开箱密码的动态短信,凭密码就能够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开箱取件。
据初步测算:全省共有10900个社区,1250幢200人以上的写字楼,114所学校、200多个校区,70多个各级政府部门,都能进行信报箱“升级”。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布放柜体、场地装修,要完成这一浩大的整体升级,初步估算需要10亿投资。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为了加快电子商务大省建设步伐,解决电子商务邮件“最后100米”投递问题,省电子商务厅召集邮政与几家民营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专题研讨,共商解决大计。
如果各家电商和快递企业各自为营,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省商务厅电商处负责人卢成南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由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最新文件:“全省已经确立了杭州、温州、金华三个试点市,每个服务网点按照1万元/个的标准给予补助。”
目前,我省E邮站建设采取全自助、人工+自助和全人工等三种模式。在高校、机关、社区、写字楼等地提供包裹自取、二次投递及其他便民服务。
截止到目前,省内321个E邮站,累计投递快递邮件11万件,其中各社会快递公司邮件10.46万件,占95.1 %。浙江E邮站建设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受到广大电子商务包裹用户的广泛欢迎。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浙江省邮政公司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全省建成一万多个E邮站,今年全省计划建成1500个,其中杭州1000个。
信息化助推转型
实际上,智能交换箱并不是浙江邮政信息化转型的唯一尝试。
就在几天前,杭州市第七届摄影节开幕,“摄友”们在景区边散步,边拍下他们眼中的杭州美景后,即可在附近服务点免费打印出带“美丽杭州”邮资的明信片,寄送到世界各地亲友的手中。平时,每个人还可以通过邮政研发的手机app,随时随地实现这一功能。“把美丽家乡寄出去”的策划,成功融入了“信息、创新、文化”三大元素,使传统的邮政业务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农村,信息化使村邮站有了蓬勃生命力。据统计,截至13年底,全省2.6万个村邮站中的近1万个信息化村邮站,累计提供扩展服务1502万笔,涉及服务金额22.12亿元。累计提供小额助农取款服务17.8万笔;累计完成小额助农保险4979份;在66个局叠加惠农彩票服务。
依托村邮站网络,不仅邮政信息服务深入农村,时鲜农特产品也找到了进城路。早上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时鲜水果,通过邮政物流网络和新型投递网,第一时间送到全省各地市民家里,不但让城市居民饱了口福,还帮助果农扩大了销路,增加了收入。2013年,“浙乡邮礼”共配送农产品12.6万箱。
在城市,新型报刊亭,通过信息化改造后,不仅能通过全省联网的LED信息化平台时实滚动播放新华快讯、各级政府公共资讯及业务宣传,还能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据统计,全省共有报刊亭2571个;2013年,全省报刊亭累计提供便民服务481万笔,交易金额3.55亿元。
从一只信报箱的智能升级,通过建立邮政城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社会民生,我们看到了作为传统企业的邮政正在经历信息化的蜕变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