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娘是长春一家小区的保洁员,负责4栋楼的卫生保洁工作。她做事认真负责,连楼门边上的信箱也不肯放过,每天都要擦上一擦。可日子久了,赵大娘心里不禁嘀咕起来:“能不能把这些信箱撤了啊,反正也没人用,天天擦它都挺费工夫。”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已经成为大众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使用传统信件的人却越来越少。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小区的信箱已经成为“摆设”,有的被塞入广告宣传单,有的布满灰尘,破损不堪。
建议 信箱去“邮政化” 以多功能吸引用户
在采访中,也有很多市民向记者提出这样的建议:信箱应该社会化,不能过分强调其邮政专属色彩,应该“多功能化”、“去邮政化”,这也许可以帮助信报箱走出目前的困境。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不少邮政人士的认同。
多位读者反映,此前邮政部门在众多小区安装的信箱,往往只有邮递员能够打开投进信件,报纸,水电费单据、自办发行的报纸,都塞不进去。其用途少了,受到的关注程度也相应降低。去“邮政化”后的信箱,更方便,使用的人自然会更多。
对此,邮政部门人士称,邮政信箱只是一种习惯的叫法,叫不叫邮政信箱,不是问题的关键;不再是邮政一家专用,也不是问题。关键是让老百姓的信件有接收的地方,不至于放在水表盖上、塞在门缝里,以免丢失或损坏。
长春市民闵先生认为,有信报箱总比没有好,但只有让大家用得好,才能提高其利用率。他建议,信箱不妨转入社会化,如不仅可以放进去信件、报纸、牛奶,甚至可以存放小型物品,居民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小储存柜经常使用。
对于这类建议,省邮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支持新建小区在设计信箱的时候多加变化,比如将其变得大一些,会有一个随意投递的口子,供人放置书刊、杂志、小件物品。增多了功能后,住户就会用上它。另外,信报箱设置的位置,也将是重点考虑的问题,远离住户房屋设置信箱的方式将会被摒弃。最终的目的是让用户用得上信箱,用得好信箱。